当前位置:首页新闻中心 │ 关于七夕的来历和那些浪漫的习俗!

关于七夕的来历和那些浪漫的习俗!

  • 浏览次数:3440次
  • 发布时间:2016/8/9 15:45:06
  • 作者:hb_yinhe

七夕节

七月七日长生殿, 夜半无人私语时。

在天愿做比翼鸟, 在地愿为连理枝。

天长地久有时尽, 此恨绵绵无绝期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----长恨歌,白居易

  又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,在这个充满浪漫的节日里,小编来给大伙来普及一下七夕的来历和那些浪漫的习俗!

  农历七月初七,人们俗称为七夕节,历史上也称之为“乞巧节”或“女儿节”,这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。七夕起源于汉代,东晋葛洪的《西京杂记》有“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,人俱习之”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。唐朝王建有诗说“阑珊星斗缀珠光,七夕宫娥乞巧忙”。《开元天宝遗事》也有记载: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,宫女们各自乞巧,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,代代延续。

  在宋朝元朝,七夕乞巧是相当隆重的,京城中设有世人称为乞巧市的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。宋罗烨、金盈之辑《醉翁谈录》说:“七夕,潘楼前买卖乞巧物。自七月一日,车马嗔咽,至七夕前三日,车马不通行,相次壅遏,不复得出,至夜方散。”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,乞巧市上车水马龙、人流如潮,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、乞巧市上车马难行,似乎不亚于春节这个最盛大的节日,说明乞巧节在当时是人们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。

  关于那些浪漫的七夕习俗,民俗专家介绍说,判定乞巧者巧拙的“卜巧”方法,主要有“投针验巧”“喜蛛应巧”“穿针乞巧”和“巧菜”四种方法。

  “投针验巧”源于穿针,又不同于穿针,是明清两代十分流行的七夕节习俗。具体方法是在乞巧节前一天,取井水、雨水各半,盛于碗中,放在露天下过夜,再放在太阳下暴晒半天。到中午时分,将绣花针放在水面,浮而不沉,然后观看针在水中的影子。

  “喜蛛应巧”即在七月初七晚,将捉来的喜蛛(一种红色的小蜘蛛)放在首饰盒里或其他器皿里。第二天清晨,打开盒子观察蜘蛛结网的情况,如果网结得方圆得体,疏密有致,即预示着这位乞巧者心灵手巧。

  “穿针乞巧”是最早的乞巧方式,始于汉,流于后世。即在月光下女子比赛穿针,她们结彩线,穿七孔针,谁穿得越快谁乞到的巧越多,也意味着谁将来能成为巧手女。

  所谓“巧菜”是有些乞巧者在七月初七这日,白天聚在一起把“巧菜(即豆芽)”摘下来,轻轻地放入水盆里,让“巧菜”漂浮在水面上,她们一边投“巧菜”,一边唱古老的歌谣。


Copyright 2010-2017 www.vfe.ac.cn,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南银河电气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09002592号-5